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计划总结>详细内容
索引号: DW081-20121031-238510 所属主题: 计划总结
公开责任部门: 市疾控中心 发文日期: 2012-10-31

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2-10-31 信息来源:市疾控中心 【字体:

   2012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坚持预防为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疾控会议和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精神疾病预防控制,落实国家免疫规划策略,大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一、加强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疾控体系建设

  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和公共卫生社会管理职能,落实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管理若干规定》,推进疾控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绩效管理,建立常态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强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职能,制定医疗机构疾控工作技术规范,不断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疾控工作行为,形成防治结合工作机制。加强区县(市)疾控机构建设,发挥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和绩效评估作用,形成“资源整合、网格管理、团队指导、绩效考核”的城乡基层疾控工作机制与运行模式。推进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疾控工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与研究机构和高校等部门在科研、人才培训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规范中央、省财政补助资金和国内外非政府组织支持项目资金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绩效。

  二、落实常态防控措施,规范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

  传染病防控工作要继续按照“主动监测、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全程管理”的要求,落实重点传染病常态防控措施,努力降低流行强度,减少疫情危害,有效预防和控制重点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1、全面落实艾滋病、结核病、霍乱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控措施。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继续加大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力度、主动检测、随访管理工作力度,完善职业暴露和生活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提高美沙酮门诊工作覆盖面和维持率。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全面提高DOTS工作质量,完成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85%的目标任务。落实霍乱、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加强外环境和重点人群疫源检索,规范肠道门诊诊治与报告,严密关注痢疾、伤寒等其他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动态。

  2、加大手足口病、水痘、甲流等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力度。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国内外及我市周边地区重点传染病疫情检索,加强疫情分析和预警预测,及时通报疫情信息。规范开展传染病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样本的采集及暴发疫情的处置,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加强学校、托幼机构、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场所水痘、腮腺炎、麻疹、手足口病、流感等首发病例处置,严格控制聚集性发病,严防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三、规范免疫规划管理,做好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媒生物、地方病防控

  1、规范免疫规划管理。确保儿童建卡建证率达到95%以上,分苗分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全面落实国家2012年消除麻疹防控任务,提高适龄儿童麻疹常规免疫接种率和8月龄首针接种及时率,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和工作质量,适时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努力实现消除麻疹工作目标。巩固消灭脊灰工作成果,继续加大消灭脊灰的免疫、监测与管理三大措施的力度,重点防范脊灰野毒株的输入和VDPV的传播流行。不断完善市级免疫规划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2、加强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防控。落实以防鼠灭鼠、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出血热综合防控措施,控制发病率,降低病死率。规范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诊治行为,有效处置疑似狂犬伤人事件,遏制狂犬病疫情,力争2012年疫情在现有基础上有所下降。加强与畜牧部门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加强鼠密度监测,及时通报监测信息。

  3、落实地方病防控措施。继续加强食盐加碘为主的碘缺乏病防治策略,提高碘盐覆盖率和合格碘盐食用率。落实国家、省消除疟疾行动,提高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确诊比例,规范治疗率和流调率均达到100%。开展肠道寄生虫防治工作,降低人群感染率。

  四、大力推进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1、大力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广泛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和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健康教育,打造立体健康传播平台。广泛开展烟草危害宣传,提高居民对烟草危害的认识,继续做好控烟管理,保持无烟环境创建成果。开展重要卫生日的宣传活动,提高居民覆盖率和知晓率。

  2、加强慢病防治工作的开展。积极建立慢病防治工作试点,做好基层疾控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对慢病防治工作的能力培训与指导,规范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开展农村高血压、糖尿病一体化综合防治工作。继续开展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开发利用慢病监测数据,会同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评估研究,为卫生政策和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五、完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体系,规范公共卫生技术服务行为

  1、完善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体系。各区县(市)要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品安全事件调查处置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落实属地责任和机构责任。加强各级疾控机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检验监测实验室能力建设。开展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规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预警和处置工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有序、科学循证、多方协作的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制。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点,预防水源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强化实验室质量控制。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定期开展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按时完成各项监测检验工作。市疾控中心加强对区县(市)疾控机构实验室的技术指导,加强实验室检测人员能力建设,开展实验室国家常规检验检测项目达标工作,满足社会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O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