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计划总结>详细内容
索引号: DW081-20121031-238511 所属主题: 计划总结
公开责任部门: 市疾控中心 发文日期: 2012-10-31

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2-10-31 信息来源:市疾控中心 【字体:

  2011年,中心紧紧围绕“坚持一个中心、实施两大战略、办好三件实事、突出四个重点、强化五条措施”和迎接全国卫生城市复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年度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业务发展为主题,以制度管理为主线,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务实进取,中心面貌得到新改善,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各项业务工作取到新发展,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转变作风,坚持一个中心(加强疾控能力建设)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精神,中心紧紧抓住战略机遇,结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及发展需求,进一步树立信心、振奋精神,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和“常怀仁德、防病除疫”的疾控精神,切实加强疾控能力建设。

  (一)党建牵头,打造优秀队伍。

  建设一支好队伍,是搞好疾控工作的前提。中心加大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党风、行风、医德医风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做文明行业标兵,树良好社会形象。积极开展“三学一有”(学习业务技能、文明礼仪、前沿知识,有一门特长)活动,为干部职工购买《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三》、《热点话题谈心录2011》等书籍;结合全民学习周邀请市委讲师团教授就专题宣讲“在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组织专家业务讲座,邀请卫生部政策研究室主任王小万教授、省旺旺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永国教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病防控专家刘富强教授分别就公共卫生机构的挑战与发展、医学伦理学与医疗纠纷防范、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与对策等内容进行讲解。选派中青年干部以及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到市委党校培训学习,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全年发展党员3名,转正1名。七一前夕,开展优秀共产党员推荐评选活动,14人分别受到市直工委、市卫生局党委和中心总支表彰。中心还将按照改革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严格编制和人员结构比例,合理设置管理、专技和工勤人员岗位,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鼓励全体干部职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能。

  (二)内强素质,形成规范局面。

  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是全面完成今年工作的关键,为使全中心基本建设、业务素质、整体服务水平和综合应急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中心着力强化内部素质。一是进一步理顺了工作流程,强化管理机制和制度建设,严格内部管理和财经纪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科室岗位设置,做到潜心抓管理、精心塑精品、诚心树形象。在“争十佳、创百优”活动中,中心流病科位列全市100个“作风建设优秀科室”第26位,被评为“全市市直单位作风建设优秀科室”。二是完善中心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方案,加强对各科室及个人工作的检查、考核和评价,年底实施个人述职,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三是改善服务环境,设置规范的体检大厅,实现“一条龙”服务,公开服务承诺和投诉电话,办事公正、杜绝人情证,文明礼貌、提升科室形象。四是修改完善《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汇编》,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活动,中心主任彭进下到区县疾控中心了解工作运行情况,总支书记袁家新前往服务企业征求意见,落实整改。

  (三)外树形象,着力“满意”建设。

  建设满意疾控,创建文明单位是中心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举措。中心注重打造疾控品牌建设,为全市人民提供最优服务。一是建设“满意疾控”。 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制作横幅、盾牌,设立宣传橱窗,编印工作简报20期,积极营造活动声势和氛围。积极做好市民网上诉求快速处理工作,有问必答、有呼必应,回复及时满意率达100%。在常德政府网子网站开辟创建“满意疾控”专页,及时反映工作动态。二是建设文明单位。自今年3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0年度市级文明单位以来,中心建设工作没有丝毫懈怠。在院内制作有关文明创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字、常德精神、疾控道德精神主题词等宣传牌和宣传栏;先后完成“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的组织工作;开展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投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到健民社区为部分孤寡老人、残疾人及困难家庭送去节日祝福和慰问物资;积极组织参加巩卫创文,做好人员调配、文明单位复检材料申报等。三是整顿行业作风。全力做好“行风热线”节目上线,向市民宣传重大疾病防控知识和国家相关政策。不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开门纳谏,进行社会公众满意度和服务部门满意度调查,回馈满意度综合评价为100%。四是做好中心创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中心除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公共场所、饮用水监测等业务工作,确保国检不扣一分外,还斥资近20万元对口支援社区、居委会及农贸市场和院内环境的绿化、亮化、美化,为全市“巩卫创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科学发展,实施两大战略(人才发展和项目引进)

  1、加大人才培养。今年,由市人社局牵头,招聘了3名专业技术人员,引进2名研究生,为疾控工作输入了新鲜血液,充实了疾控队伍力量。全年共投入23万元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用于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了疾控队伍素质。

  2、注重项目引进。加大对中心的硬件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支撑。中心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努力实现信息化带动业务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心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自筹和争取上级拨款,进一步强化网络建设,投入资金50万元,完成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系统、金财网管理系统、全市儿童免疫规划系统市级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初步做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建设,提出建设疾控信息集成平台,涵盖常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处置系统、儿童免疫预防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内容,更加快速、准确、高效地实施信息收集、传递、分析、预测和利用,数字化疾控呼之欲出。

  三、提升形象,办好三件实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防医学大楼维修改造、公共卫生检测检验中心大楼前期论证)

  1、启动并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通过制定方案,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评价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等数据,为动态评估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和风险水平,制定食品安全政策和风险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全年定期在武陵区、桃源县、临澧县三个监测点共采集食品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危险因素、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样品543份,完成检验样品543份,监测检验项目2674个。其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检验样品198份,合格率50%,监测检验项目1100个,合格率86.82 %;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危险因素监测检验样品345份,合格率93.04%;监测检验项目1574个,合格率98.41%。对县市区疾控中心开展相关业务指导,完成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样品(槟榔)180份,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危险因素监测样品(大米、臭豆腐)504份。全年共报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2万余条,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异常报告6份,建议政府加强超市、农贸市场生产销售凉、卤菜的卫生监管力度,严格把握生产加工、储存、流通环节的卫生要求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剂量。

  除此之外,中心严格按照卫生监测程序、卫生局监测计划及收费标准,对已发证单位主动开展卫生监测服务,不断提高监测覆盖率和服务到位率。一年来,采集餐饮、公共场所、学校、幼儿园等各类样品5258份,确保日常监测任务的圆满完成。监测辖区内公共场所单位48家、医疗机构30家等,逐一开展卫生学评价和消毒效果评价工作。优化经济环境,对下岗人员和重点企业进行收费减免优惠5万余元。全年共完成非税收入近150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2、完成了预防医学综合楼“穿衣戴帽”维修改造工程。经过图纸设计、方案选优、工程立项、财政预算、评审招标等多个环节,中心严守操作规范、严格工程质量、严把施工安全,历时8个多月耗资400多万元,预防医学综合楼维修改造于今年6月中旬竣工,并通过了质监等有关职能部门的验收。中心以一道亮丽的风景出现在朗州路上,受到上级和广大市民的好评,为中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办事服务环境增光添彩。

  3、认真做好公共卫生检测检验工作。全年共检测健康体检样19185人份,食品样83份,医疗样362份,餐饮具样4050项次,公共场所物表样6040项次,水质样528份,梅毒样1800份,HIV3408份,麻、风疹抗体400份,流感病毒分离691份,禽流感200份,手足口550份,霍乱180份等等,顺利完成检验工作任务。在全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盲样考核、全省HIV实验室检测等20多项能力验证活动中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为使公共卫生检测检验工作再上新台阶,9月,中心组织对周边省市疾控机构开展专题学习考察,为争取省市支持,建成结构完整、功能全面、满足重大传染病防控、公共卫生监测等技术工作需要的公共卫生检测检验中心大楼进行了必要的前期论证。现在,中心实验室建设已列入市发改委“十二五”规划。

  四、扎实工作,突出四个重点(重大疾病防控、免疫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教育)

  (一)强化疾病防治,有效保障人民健康。

  1、重点传染病监测有序开展。

  一是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力度。1—12月份,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6733例,比去年同期累计(10052例)减少32.87%,其中重症病例59例,无死亡病例。截止12月31日,累计采集并检测标本617份,阳性427份,阳性率为69.21%,其中:EV71阳性82份(19.21%),Cox A16阳性232份(54.33%),其他肠道病毒阳性113份(26.46%)。主动搜索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疫情28起,累计报告病例143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2.12%),收集聚集性病例疫情调查报告28份。整理并按时上报实验室检测结果及重症病例数据库。

  二是加强流感、甲型H1N1流感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全年召开三次流感监测工作季度联席会议,起草下发了《2011年常德市流感监测方案》、《关于加强国家流感监测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的通知》,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进行督导及现场操作培训。截至12月底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767份,分离毒株111株,分离阳性率为14.47%,比去年同期上升46.05%,超额完成省疾控中心下达的指标(≥10%);阳性标本中新甲H1 56株(占50.45%)、季节性H3 5株(占4.5%)、B型50株(占45.05%),未报告流感暴发疫情。根据《常德市2011年度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将武陵区贺童泰味酱板鸭厂及南坪乡分别设为“家禽屠宰加工厂中直接与禽类接触的人员”及“野生候鸟栖息地”监测点。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100份,完成相关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环境标本100份,检测阳性49份,阳性率为49.0%,其中H5型阳性16份,占阳性总数的32.65%。

  三是开展狂犬病监测和防治。1—12月份,全市动物咬伤门诊共接诊咬伤患者24078人,比去年同期(20562人)增加17.10%,23481人全程接种了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9.02%。截至12月31日,全市共报告人间狂犬病病例15例,死亡15例,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7.50%其中:澧县6例,汉寿3例,桃源、西湖各2例,临澧、津市各1例。指导相关县市区开展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理工作,及时收集上报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采集8例病例的唾液、血清标本,病例标本采集率达53.33%。澧县、汉寿县各采集上送伤人犬脑标本40份,采集完成率达100%。

  四是做好霍乱防制和登革热监测。起草下发《关于组建霍乱防制、救灾防病领导小组和现场处置机动队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霍乱疫源检索工作的通知》。5月份起开展了霍乱内外环境监测,5—10月全市共完成腹泻病人登记10590例,检索6543例,检索率为61.78%,外环境监测4054份。作为“湖南省2011年霍乱弧菌实时荧光PCR法海水产品监测项目”两个试点市之一,中心制定《常德市2011年霍乱弧菌实时荧光PCR法监测海水产品科研课题实施方案》,按时启动了监测项目,采集甲鱼样180份,检出上送8株霍乱弧菌,其中Ο139群4份,Ο1群稻叶型1份,小川型3份。开展登革热监测,在市城区布放诱蚊灯108个,捕蚊2094只,蚊密度3.23只/小时。采集上送12份伊蚊成蚊标本(共129只)至省疾控中心。

  五是继续开展鼠疫监测工作。6—9月,在省级监测点鼎城区石公桥镇进行鼠疫监测,捕鼠160只,采鼠血清160份,检测鼠疫F1抗体均为阴性,采集上送鼠心、鼠肺、鼠肾标本各122份。完成了“常德市1984—2010年鼠疫监测资料汇编”。

  2、网络直报科学管理。加强了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1—12月,全市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12462例(无甲类报告),发病率为217.97/10万,发病数与去年同期比增加12.91%,死亡52例,死亡率0.91/10万,死亡数与去年同期比增加40.54%。发病居前3位的病种为:肺结核5448例、病毒性肝炎4488例、梅毒1552例,共占病例总数的92.18%。报告丙类传染病6种9512例,无死亡病例。2011年全市共报告死亡病例33695例,报告死亡率为589.36/10万,报告死亡率居前三位的县市区为:桃源县(675.72/10万)、澧县(651.37/10万)、临澧县(618.34/10万)。及时做好传染病预警的调查处置工作,2011年报告预警信息1169条,初步判断排除902条,判断为疑似事件并启动调查267次,按照要求及时添加现场调查调查表和上传调查资料。全年全市未发生非典、人禽流感、霍乱等重大传染病疫情。编写并下发2010年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死因监测年报,2011年常德市疫情周报52期,2011年常德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月报12期,2011年传染病和死亡病例网络直报质量信息通报12期。8月29日,我市法定传染病和死亡病例网络报告管理工作在全省督查综合评分居前五位,受湖南省卫生厅通报表彰。

  3、艾滋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今年市本级和各县市区进一步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一系列重大防治专题宣传活动。建成了遍布全市的艾滋病监测检验网络,建立并运行53家初筛、确证、CD4细胞检测实验室和5个国家级艾滋病综合监测哨点,共对暗娼、吸毒人员、孕产妇、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共1886人开展艾滋病哨点监测,监测感染率分别为0%、0%、0%、0.35%,截止到12月底,全市新发现并报告HIV/AIDS192例,累计报告HIV/AIDS758例,其中AIDS431例,死亡246例。全市完成羁押场所人员监测4030人,检测工作量 370389人次,开展感染者CD4细胞检测780人次,为发现和评估疫情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大量科学依据。以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为平台,以大中专院校和普通中学为主阵地,以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橱窗等为主要手段,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全市开设美沙酮服药点3家,累计入组治疗1095人;开放针具交换工作点7家,发放清洁针具19439只;开展自愿咨询检测5655例;干预娱乐场所暗娼27257人次,发放安全套294643只;干预男男性行为者2444人次,检测684人次,从中发现感染者20例。

  4、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到位。围绕“坚持科学补碘,预防碘缺乏病”主题,开展第十八届“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活动。根据《湖南省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湘疾控发[2008]4号),每月对湘澧盐矿生产碘盐进行抽样监测,1—12月共采样12批次共108份样品,批质量合格率达100%。4-5月份,组织开展2011年全市居民户食用盐随机抽样监测工作,9个县市区抽取居民盐样2592份,合格碘盐2536份,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7.84%。临澧县代表我市以98.9的高分顺利通过了省对我市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暨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验收。

  制定了市城三区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全年防治工作规划。市城三区共询查5000人,确定晚血病人39例,救治32例。查螺5个乡48个村157处,调查面积9375.3千㎡,占全年任务114.38%。查螺17902框,灭螺面积50千㎡,占全年灭螺任务的135.50%。发放血防宣传资料及血防读本3000份,解答居民询问100多人次,提高三区居民的血防知识。现场调查12起疑似钉螺事件,消除居民恐惧心理。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活动,在武陵区设立血防咨询点7个,咨询人员万人以上,张贴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开展知识讲座15场次,授课600人次,提高大众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巩固了武陵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成果。对河伏镇高湾村、中心村,市造纸厂等地区进行联合疫情调查,提出共同防治措施,确保市城三区血防安全。在中澳国际合作项目《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因素》现场研究工作中,经省科研点绩效考核验收满分通过,获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

  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加强了全市慢病机构建设,全面建立工作体系。大力宣传普及慢病防治知识,派驻专家到鼎城区、桃源县CDC等地举办知识讲座,对乡镇卫生院业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加强对居民健康档案和慢性病防治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利用各种宣传日,针对不同阶段居民健康状况及热点咨询问题,向广大居民传递高血压病和其他慢性病的防治知识。积极开展慢病监测调查工作。按照要求我市完成了“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和“2011年武陵区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共调查鼎城区5个、桃源县4个样本和武陵区6个居委会450户,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任务。除此之外还进行了“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截止年底2011年段工作已基本完成。

  6、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年来全市共发现结核病患者5612例,涂阳肺结核患者2587例。市级项目办组织开展工作督导52县次52乡次,访视患者424人。市、县两级共督导1345乡次,访视患者12390例。全市各县市区均执行了《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保证系统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市县两级举办各类培训班及相关会议35期,培训1034人次。紧紧围绕“遏制结核,共享健康”的主题市县开展“3.24”宣传活动,共播放电视、广播节目87天次,发放宣传材料246044份,现场宣传84次。

  (二)扩大免疫规划,建立牢固免疫屏障。按照《湖南省2010年度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方案》的要求,我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种类不断增多,扩免内涵得到逐步充实。全市疫苗针对疾病的防控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大大降低了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等疾病的发病率。报告AFP 168例,报告发病率2.62/10万,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全市专病系统共报告疑似麻疹病例153例,实验室诊断16例,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2.41/10万,无暴发疫情;报告流脑病例2例,乙脑病例5例,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报告。截止12月底,全市下发一类疫苗119.87万剂次,二类疫苗7.91万剂次。开展了以“接种疫苗,宝宝健康”为主题的“4.25”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进行有奖知识竞答,发放奖品奖金3000多元。对全市所有县市区及管理区、开发区、农场的免疫规划和疫苗管理工作进行交叉检查和督导,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常规免疫接种情况以县为单位、以乡为单位及以接种门诊为单位完整性均为100%;每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超过95%,超过了国家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要求。

  (三)强化应急能力,积极应对突发疫情。

  中心及时开展了专题业务培训,组织防控工作督查。同时,进一步完善24小时值班长效机制,设立值班电话(7719914)。成立机动队,添置了相关防控物资,7月13—17日开展了全市县级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模拟演练活动,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10月,石门、津市代表全市参加了全省县级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并取得了小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全年全市报告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其中常德经开区、汉寿、西湖、鼎城、武陵各1起;传染病事件2起,食物中毒2起,环境因素事件1起;累计发病151例,死亡1例;五起事件报告均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规范要求。9月17日,中心副主任郭志忠亲自带领流病、检验人员快速处置了鼎城区石门桥镇赵家桥完全小学细菌性食物中毒,查明了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有效控制了事件,中毒学生经积极治疗后全部康复,未引起社会不良影响。

  (四)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健康教育促进。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制作宣传橱窗(栏)13期,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00多份,完成“3.24世界结核病日”、“4.25儿童预防接种日”、“4.26”疟疾宣传日、“5.8世界红十字日”、“5.15碘缺乏病宣传日”、“5.31世界无烟日”、“12.1世界艾滋病宣传日”、血防知识宣传周等专题健教宣传工作。创新与媒体的互动方式,通过网络、报纸、电子显示屏、电视、电台热线、专家会商等形式加大疾病防治知识和防控工作动态宣传力度,在门户网站进行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慢性病等健康知识宣传700多条次,编发信息80多篇,在《常德日报》、《常德晚报》、《常德民生报》、尚一网等媒体刊登20多条,接受采访30多人次,对广大市民实施有效的健康知识普及宣传。

  五、学习教育,强化五条措施(反腐倡廉、爱岗敬业、全员学习、科研申报、财务监督)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查、年底有考核。结合整顿医疗购销领域不正之风和治理商业贿赂等工作要求,实行财务“四费”公开,将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及责任进行分解,开展中层以上骨干年度述职述廉工作,从上至下全员签订廉政承诺,从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党员群众三个层次着手,抓教育、服务、落实三到位,充分发挥中心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班子成员及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全年无一例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2、彰显以人为本,注意营造和谐环境,促进干部职工爱岗敬业。中心领导深入群众家中30多人次,看望和慰问老同志及职工家属,嘘寒问暖,及时帮助解决职工困难。为凝聚人心,先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并获得佳绩:如外出参观学习、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家唱获全市优秀奖及市直卫生系统二等奖、“创先争优—立足岗位创佳绩”演讲比赛、“党在我心中”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知识竞赛、参加全市机关运动会、团员青年志愿者活动、慈善爱心捐款、重阳节组织退休老职工畅谈聚餐。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爱岗敬业精神。

  3、形成业务学习制度化和常态化。中心制订《2011年业务学习计划》,坚持继续医学在线教育的良好模式,要求中层骨干、业务骨干带头讲课,同时还聘请省、市专家来中心讲课,课后进行考试,较好地促进了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和持续性,进一步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技能;年内,共举办疾病控制工作会议、麻疹强化免疫会议、流感监测工作会议、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专业知识培训等各类培训与工作会议10多期,近2000人次参加,切实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4、注重科教工作,全年共撰写论文15篇,有11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为提升科研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加的服务需要,中心“用GC-MS同时检测食品中多种常见毒物的方法研究”科研成果顺利通过了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科技成果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科研成果为“国内领先水平”, 被常德市科学技术进步评审委员会评为“常德市2011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5、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是中心在新时期认真履行政府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全面加强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一年来,中心始终坚持依法公开、真实公正、注重实效、有利监督的原则,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要求及时对重大事项进行政务公开,加强财务管理,坚持统一核算、收费与支出,杜绝出现科室或个人收费不出具票据或设置账外账的情况。全年顺利通过市纪委、监察局、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审计;兑现了各项津补贴,召开职工代表会议,审议通过中心行政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通过开源节流和增收节支,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四费”项目坚决不超标、财政收入在去年基础上增长10%的工作目标。

  总的来看,2011年我中心各项工作进步明显、成效显著,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在看到取得现有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注意到,目前疾控体系的经费保障机制还没有解决,行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人员技术能力问题比较突出等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六、长远规划,谋划来年工作

  1、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及市卫生局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开展“创先争优”,建设“满意疾控”,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认真做好疾控系统岗位设置和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加强中心硬件设施,重点关注公共卫生检测检验中心大楼建设的推进,不断提高应对突发疫情能力。

  3、适应免疫规划新形势,强化疫苗管理,维持无脊灰状态,重点做好适龄儿童脊灰疫苗补种工作,加强AEFI的监测和处置工作。

  4、加大对各级疫情处理人员的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整体素质。加强技术指导和监测力度,提升突发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敏感性。

  5、突出做好以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人禽流感、霍乱、狂犬病等重点季节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加大对地方病、慢性病及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力度,落实政府惠民政策。

  6、重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促进,增强全社会对突发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提高群体的自我保护能力;利用疾病预防控制网站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向广大市民大力宣传疾控防病知识,增强中心知名度和疾控工作透明度,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7、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抓好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大树正气、大胆创新、大立新功。

二Ο一一年十二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