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计划总结>详细内容
索引号: DW081-20161026-246576 所属主题: 计划总结
公开责任部门: 市疾控中心 发文日期: 2016-10-26

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0-03-26 信息来源:市疾控中心 【字体:

2010年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以夯实业务建设为中心,以实施机构能力建设和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和完善内部管理为手段,进一步完善全市疾控体系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和能力,切实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转观念、调结构、抓评估、强基础、促和谐,扎实工作,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开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新局面。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一个中心

以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建设与发展为中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疾病预防控制事业迎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期,迎来了职能变化的转型期,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期。面对新时期,要认真把握新形势,强化疾控业务建设和发展,推动疾控事业再上新水平,再现新局面。

二、抓好两项建设

(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要积极争取编制,招聘专技人员,打破制约疾病控制事业发展的瓶颈,同时逐步建立疾控部门人员准入制度,进一步深化疾控机构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规范业务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逐步实现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省市政府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公环境,加强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为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推动三项工作

(一)推动疾控项目的引进与拓展。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流感、霍乱、人禽流感以及一些地方病的防控都有大量项目资金,我们要继续下大力气积极争取,为常德的疾控事业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二)推动绩效考核与评估制度建立完善。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工作,市级迎接省级的绩效考核,并按照逐级考核方式,完成县市(区)疾控机构绩效考核。不断探索新的用人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岗位管理机制、质量评价机制,搞好定员、定编、定岗、定责,逐步打破利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调动全员积极性。

(三)推动单位内部和谐稳定建设工作不断深入。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行业作风建设、满意疾控建设、学习型单位建设等活动,全面树立起单位风清气正、技术优良、服务优质、团结和谐的良好形象。

四、提升四个能力

(一)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处置,疾控机构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持信息畅通、报告准确,有力有效处置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提升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能力。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与管理,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报工作,搞好预警,科学研判,坚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理。

(三)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加强人员培训和演练,加强药械的贮备和更新,加强疫情的分析和流调,严防疫情暴发和流行,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特别是做好非典、人禽流感、甲流、霍乱、鼠疫、手足口病、狂犬病、乙脑、出血热、钩体病、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确保不发生大的暴发疫情,做到处置及时有效。

1、继续做好SARS、甲型H1N1流感等冬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报告和筛查工作,努力提高病例的早期发现、排查诊断和报告能力,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防止疫情扩散。完善与农业部门的信息通报与联防联控机制,及时了解本地动物疫情,增强职业敏感性。各地要广泛开展人禽流感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接触病死禽类后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并如实提供病史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2、认真开展霍乱、鼠疫、出血热、钩体病等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及时做好传染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做到现场处置及时、控制措施科学有效、调查报告及时完整。

    3、加强手足口病病原学和重症病例的监测以及监测结果的分析,及时指出预警信息,做好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托幼机构、医疗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的预防控制工作,做好聚集性病例、死亡病例和重症病例的调查和处置工作。

4、加大狂犬病控制力度,规范处理动物咬伤者,有效遏制狂犬病疫情上升趋势。

5、加强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督导,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加强医防合作,进一步提高病人发现率、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提高痰涂片质量。强化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特别是对新入学学生和在校寄宿生适时适度开展结核病筛查,防止肺结核在学校传播和蔓延。

6、以艾滋病项目整合为契机,整合资源和力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做好全球基金中国艾滋病项目在我市的启动和实施工作,完成项目目标任务;继续做好以武陵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为重点的财政项目工作,落实对MSM人群、商业性性行为人群、注射吸毒人群等重点目标人群、重点环节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积极推行母婴阻断治疗工作,在流动人口中探索有效的防治模式;深入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活动,动员社区、乡镇、基层党政机构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力争实现艾滋病预防知识家喻户晓,建立广泛的群众防艾屏障;全面推行和规范艾滋病防治工作网络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初筛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与监督检查,扩大人群检测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益,力争做到艾滋病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人的生存质量;加强监测点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好哨点监测工作,提高数据分析利用质量,积极探索综合防治效果评估的模式;按照上级安排和部署,协助公安、司法等有关部门,探索艾滋病的社会管理和依法强制管理模式。

7、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督导,全面落实国家中期规划的任务。进一步做好急性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确保急血发病率以县为单位控制在标准以内。继续做好晚血救治、人畜同步化疗,加强《血防条例》和血防知识的宣传教育。认真落实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8、扎实开展甲型H1N1流感监测,全面履行国家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职责;完成湘澧盐矿和居民户的碘盐监测任务,保证居民食用合格碘盐,巩固消除碘缺乏病成果;切实抓好“三热”病人(疟疾、疑似疟疾及原因不明的发热患者)血检,及时发现、根治疟疾病例和处理疫点,防止输入性疟疾的传播与流行,巩固消灭疟疾成果;继续抓好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降低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做好慢性病防治示范点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灾后传染病及其他因灾疾病,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9、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力度,督促落实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有效防控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

(四)提升免疫规划水平和能力。

1、全面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全部覆盖适龄儿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全程替换全细胞百白破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以县为单位达80%。

    2、做好AFP、麻疹等疫苗针对性疾病常规监测工作,确保各项监测指标达到省级要求。

    3、继续做好全市1994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出生儿童的乙肝疫苗补种工作,及时评估、总结。

    4、加强对乡镇卫生防疫专干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规范接种行为,提升服务质量,规范预防接种单位覆盖率≥90%。

5、扎实开展好全市8月龄~4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确保目标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95%。组织开展全市0~3岁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免疫接种率≥95%。

    6、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任务,及时录入、上报接种信息。

7、做好重点传染病疫苗接种工作。为防止疫情的暴发和流行,根据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工作安排,结合我市疫情,在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和群众知情自愿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麻腮风/风疹/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乙脑、HIB、水痘、四价流脑、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疫苗的推广接种工作,保持较高的接种率,有效地阻断疾病的流行和传播。

8、加强对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管理,认真落实春、秋季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及时进行补证接种工作,接种证查验率≥95%。

9、按照《lt;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gt;使用指南》和《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管理系统规范》的要求,认真做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提高报告接种率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10、继续完善全市免疫规划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建立免疫规划工作目标及预防接种逐级督导检查制度,特别是对免疫规划工作薄弱地区开展针对性的督查和技术指导,力促全市免疫规划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各县市区对所有乡镇不少于3次督导,有督导记录。建立预防接种单位与辖区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每月人口核对机制,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出生儿童数及流动儿童数。

11、进一步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一、二类疫苗、注射器及冷链设备信息的网络管理。

12、按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全面开展监测工作。规范异常反应的监测、调查诊断、鉴定、补偿。

                                                                                                    二O一О年三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