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信息公开>计划总结>详细内容
索引号: DW081-20161026-246573 所属主题: 计划总结
公开责任部门: 市疾控中心 发文日期: 2016-10-26

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0-12-26 信息来源:市疾控中心 【字体: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探索绩效管理,注重落实疾控机构的公益性,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为目标,高质量实施乙肝补种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了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应急能力,积极应对突发疫情

1、加强演练,有效提升整体水平

对全市网络直报、卫生应急与救灾防病、霍乱、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制工作进行全面督导检查,并下发督查情况通报。中心组织流病、检验、消杀灭等科室对各县市区疾控中心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的应急演练,有效提高我市县级疾控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水平和能力,中心以全省第三名的较好成绩通过省卫生厅应急办组织的全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演练考核。

2、强化监测,科学应对手足口病

3月下旬,全市手足口病病例逐渐增多,4月份出现较多重症病例,并出现1例死亡。中心多次收集疫情信息,积极组织疫情会商,探讨、制定防控措施。根据上级要求,起草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成立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和疫情现场处置机动队的通知》等文件。每日安排专人主动搜索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疫情,并及时反馈上报。每月收集、整理、录入重症/死亡病例数据库和实验室检验结果上报省疾控中心。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9641例,比去年同期累计(4647例)增加107.47%,其中重症病例263例,死亡3例。累计采集标本678份,检测678份,阳性434份,其中:EV71阳性284份(占65.44%),CoxA16阳性60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90份。主动搜索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疫情233起,累计报告病例1560例。

3、联防联控,科学防控霍乱疫情

8月11日,澧县和津市各报告一例O139霍乱病例,14日津市报告一例O139霍乱带菌者,经过省、市全面调查和处理,确定为一起聚餐引起的食源性O139霍乱疫情。市、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重点对水产交易市场进行了抽样检查,从甲鱼上发现首个霍乱弧菌样本。中心迅速联合工商部门对该商户及上下游商户进行停业、流行病学调查、消毒等措施,有效控制了霍乱疫情蔓延,未发生二代病例,确保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稳步进行。

4、反应迅速,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全市报告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起。其中鼎城2起,澧县、桃源各1起;传染病疫情事件3起,食物中毒1起;累计发病129例,无死亡;市疾控中心均指导进行报告和落实相关控制措施,其中市疾控中心直接参与调查处理1起(澧县霍乱疫情)。

二、提升监测水平,及时进行预测预警

1、合理布点,开展重点传染病监测工作

根据我市实际工作情况,分别制订了鼠疫、霍乱、狂犬病、登革热、人禽流感防治、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多种重点传染病的监测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技术培训和工作部署,对部分重点传染病监测县市区的工作完成情况以及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情况进行了督导。全年霍乱监测外环境样4789份,检出阳性39份,阳性率0.81%;腹泻病人登记8278例,检索7248例,检索率为87.56%。采集并检测鼠血清标本121份,健康人群血清标本209份,鼠疫FI抗体全部为阴性。捕获跳蚤2只(不等单蚤),鼠体蚤平均指数为0.01,染蚤率为1.47%。在市城区布放诱蚊灯108个,捕蚊1923只,蚊密度2.97只/小时。采集上送303份伊蚊成蚊标本至省疾控中心进行RT-PCR核酸检测,超额完成标本采集上送任务。

2、科学管理,加强传染病和死亡病例报告

2010年,全市通过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11485例(甲类1种),发病率200.72/10万,比去年同期减少8.38%,死亡40例,死亡率0.70/10万,比去年同期减少28.57%。发病居前3位的病种为:肺结核5588例、乙肝3408例、梅毒1014例。全市共报告死亡病例28437例,报告死亡率为496.99/10万,报告死亡率居前三位的县市区为:贺家山(645.91/10万)、临澧县(562.84/10万)、汉寿县(556.80/10万)。编写下发2009年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死因监测年报、2010年常德市疫情周报47期、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月报12期、传染病和死亡病例网络直报质量信息通报12期。我市被评为全省生命统计工作先进单位,工作人员被评为全省疾控系统传染病网络直报先进个人。

三、扩大免疫规划,建立有效免疫屏障

1、巩固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成果

在2009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基础上,2010年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白破、流脑(A群和A+C群)、乙脑等疫苗继续在全市范围实施,常规免疫工作有条不紊开展。6月,中心组织专业人员对各区县市免疫规划工作进行了一次暗访,共涉及全市9个区县市22个乡镇(社区)预防接种单位,并随机抽样调查了5岁以下127名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虽然某些县市区免疫规划工作发展存在不平衡,个别乡镇免疫规划工作严重滑坡,甚至出现了免疫空白,但总的来看,全市免疫规划工作发展良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落实基本到位,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率稳中有升,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整体工作水平较前几次暗访有一定改善。特别是汉寿县高度重视免疫规划工作,克服底子差、力量弱等诸多困难,大力实施“一票否决制”、“末尾淘汰制”等多项措施,乡镇防疫专干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辖区免疫规划工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安乡县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及时制定并出台了《安乡县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各乡镇公卫办的责、权、利,并严格实施监督和奖惩机制,防疫专干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执行力得到有效提升。

2、圆满完成麻疹强化免疫工作

麻疹强化免疫工作是我省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根据《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和《2010—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方案》的要求,我市于2010年9月11—2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所有8月龄—4岁(2005年10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全市目标儿童摸底数为219736人,实际接种209591人,接种率95.38%。9月下旬,市卫生局组织对各县市区进行接种率评估,评估结果98.77%。10月27日,省级评估组对我市武陵区接种情况进行了评估,抽查2个乡镇和一个集贸市场共90名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达100%。

3、扎实有效实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

我市自去年开始进行乙肝疫苗补种,2010年完成了第二针、第三针的接种。各地按照《常德市乙肝疫苗补种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全市总摸底39.47万人,共摸底调查应补种对象24.78万人,应补种52.9万剂次,实际接种24.6万人52.45万剂次,其中需补种1针次接种率99.34%,需补种2针次接种率98.81%,需补种3针次接种率99.13%,总针次完成率99.14%。根据《湖南省2009—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评估方案》的要求,市卫生局于2010年7月7日至14日开展了2009—2010年补种乙肝疫苗项目市级评估工作。全市共调查996名儿童,全程接种率99.29%。10月26日,省级评估组对我市澧县乙肝接种情况进行了评估,抽查2个乡镇1个居委会,共抽查90名儿童,评估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了100%。

4、全面启动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

为巩固我市无脊灰阶段性成果,防止脊灰野病毒输入并引起传播,根据卫生部《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及《2009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管理方案》,我市将于12月5-6日和2011年1月5-6日开展所有0-3岁儿童2轮糖丸强化免疫工作,目前各县市区召开了糖丸强化免疫启动工作会议,完成了摸底调查,相关数据正在汇总中。

5、有序开展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今年全市收到甲流疫苗48万,下发甲流疫苗48万剂次,报告接种47.99万剂次,上传儿童预防接种系统甲流疫苗接种个案47.51万剂次,上传进度达到98.99%。全市接种甲流疫苗共报告AEFI 16例,其中一般反应6例,异常反应4例,偶合病例6例,无重大异常反应报告。

6、全面落实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和查漏补种

为切实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传染病控制,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按照省卫生厅、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湘疾控发〔2009〕29号文件要求,9—10月对全市894所小学和1093个托幼机构开展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覆盖率为99.55%。应查验儿童101817人,实查验100898人;持接种证人数90171人,应补证人数10814人,应补种人数12763人,实补证人数10661人,实际补种人数12375人。

7、疫苗针对性疾病的监测等工作进展顺利

加强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符合WHO要求,达到无脊灰证实标准。全年乙脑、流脑、乙肝、新生儿破伤风等监测工作质量每月均居于全省前列。

四、强化疾病防治,有效保障人民健康

1、艾滋病防治工作扎实有效

全市累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病人579例,累计死亡181例。2010年新发现感染者/病人129例,死亡45例。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性接触者、母婴和外出务工人员中的感染人数逐年上升。

全年共接收求询人数5099人,检测5078人,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9人;完成对国家级哨点人群(暗娼、吸毒者、孕产妇、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公安司法羁押场所在押人员、男男性行为人群、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等的监测8306人次;全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累计入组819人, 2010年新增服药194人,抗病毒治疗各项指标均较去年明显提高。全市干预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外来务工人员等25486人次。

对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治疗与救助,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通过规范高效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有效地抑制病人体内的病毒复制,累计治疗成人178人、儿童2人,先后为8人调整实施了二线治疗方案。

充分发挥市防艾办的领导协调作用,认真履行对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和活动实施组织、安排、指导、督查、总结等职能。组织召开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适时对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和全面部署,并对各成员单位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有效保障艾滋病防治工作扎实开展。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稳步推进

举办全市慢病防控能力调查培训班并完成了调查及上报工作,在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点武陵区圆满完成慢病危险因素调查,对各县市区进行督导,确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的稳步推进。

3、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按计划进行

全面做好市城三区血吸虫防治工作。三区共询查9000多人,确定晚血病人53例,救治52例。开展查螺灭螺,调查5乡48村157处共9375.3千㎡,占全年任务114.381%,仅市造纸厂发现11只钉螺。三区查病6702人,化疗1003人。与鼎城区和桃源县血防办、站一起对接壤的河洑镇、高湾镇、中心村、市造纸厂等地进行联合调查,提出共同防治措施,防止上游钉螺扩撒到市城区,力保市城三区血防安全。

继续开展居民食用盐的碘含量监测,全市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7.92%,每月湘澧盐矿碘盐抽样监测批质量合格率达100%。积极参加全省碘实验室质控考核,迎接了省对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县级考核评估工作,并现场指导省定考核县(临澧县)的标本采集与资料准备工作。

根据《湖南省实施〈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终期考核评估方案》要求,完成了县级自查和市级考核评估工作,上报终期考核评估报告并申请考核。

4、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果显著

全市共发现结核病患者5341例,发现新涂阳患者2106例(完成新涂阳任务的89.7%),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692例,系统管理5515例,管理率为96.9%。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全年市级项目办组织市县乡村四级结核病防治人员开展督导共48县次48乡次,访视患者299人,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保证了工作质量。举办业务工作、项目研讨、经费预算等培训班,召开工作例会,熟悉掌握专业知识,有效提高业务操作技能。开展以“遏制结核,健康和谐”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进行义诊,播放广播、电视节目230天次。圆满完成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工作,桃源县株木桥村流调点应检人口1317人,实检人口1287人,受检率97.72%,知晓率和症状调查率达100%,接受痰涂片检查和痰培养检查58人,确诊活动性肺结核9人。各县市区认真执行《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确保网络直报准确性及综合医院对结核病患者的转诊到位。

5、健康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开展公民健康素养监测,有针对性地编印防控手足口、霍乱、甲流等重大传染病的宣传画、传单、折页等宣传资料10万份。开展3.24结防日、4.25免疫接种日、5.8世界红十字日、5.15防治碘缺乏病日、5.31世界无烟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专题健教宣传活动,利用疾控网站进行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霍乱等健康知识宣传300多条次。在常德日报、晚报、常德网、常德市政府网站撰稿发布11篇次,向广大群众宣传相关卫生知识和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参加电视电台宣传活动、科普知识宣传、接受新闻采访报导等活动50余次。

五、注重检测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

1、认真组织参与能力验证活动

完成实验室内部审核,发现并及时纠正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组织完成中心年度实验室管理评审,进一步强化实验室相关人员质量意识,加强规范化管理;做好设备定期检定,为检测结果溯源性提供了保障。通过计量认证管理,以优秀的检测结果通过国家级、省级能力验证考核项目10余个,认真参加全省市(州)级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活饮用水污染处理)实验室现场采样的专项应急演练,考核结果位列全省前列。全年受理办证、换证、抽检、委托、监测等各类检验样品39928份,并编制、发放相应的新版检验报告。

2、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对市政供水、二次供水、管道直饮水94家单位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进行抽样监测,共抽检水样628份。收集整理2008年10月-2010年6月城市生活饮用水监测网络试点工作资料:设计44个水质监测点,监测各类水样529份,合格 482份,总合格率91.12%。以武陵区为普通疾病监测点开展水性疾病监测,监测发现主要高发病种为肝炎(未分型)102例、细菌性痢疾75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63例,无饮水污染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提供优质卫生技术服务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为公共场所开展技术服务,共抽检各类公共场所用品2919份,合格2887份,检测总项目数5595项,合格5540项。监测各类场所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照度等710点次,合格205点次。为83家餐饮服务单位提供餐(饮)具消毒卫生质量监测委托检验,抽检餐(饮)具样品1290份,合格1218份,合格率94.42%。配合市卫生监督局保障了全市节假日及湘商会食品安全。

对全市医疗保健机构洁净手术部、血液用水透析单位、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托幼机构、集中空调使用单位等99家单位开展了消毒卫生监测,共监测各类样品1590份,合格率86.4%。建立覆盖城区的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网络,为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全年累计为17751名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

六、创新合作平台,促进科技快速发展

积极筹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工作,拟于明年申报国家级网络监测实验室。主编《常德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读本》,开展与省内外的学术合作,交流发表优秀学术论文6篇。

七、加强内涵建设,保持中心发展动力

1、探索绩效管理,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职能

制订了《常德市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对卫生部印发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标准》进一步分解、细化到科室和个人,并制定了绩效考核方案,探索将绩效考核、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5月正式启动绩效考核有关工作,中心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组织和督导各相关科室绩效考核工作质量和进度。完成网上数据录入审核、提交,对一级资料组卷进行自查自评,编写177页2008-2009年度绩效考核自评报告。通过现场考核,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常德市绩效考核自查自评实事求是,自评报告真实翔实,常德市疾控系统成绩显著,疾控工作亮点突出;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位,充分体现了通过绩效考核推进工作的要求与宗旨。

2、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

经多方努力,完成了预防医学综合楼“穿衣戴帽”装饰改造工程的图纸设计、工程预算、财政评审、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许可等工程前期手续的办理。按要求和程序进行了工程的招投标、工程合同的草拟、签订及技术交底等工作,预计明年6月前预防医学综合楼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眼前。

3、理顺工作机制,党建纪检等工作常抓不懈

在卫生局党委组织的“七•一”表彰中,我中心被评为 “全市卫生系统先进党组织”;顺利通过市纪委、监察局、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审计;按要求及时对重大事项进行政务公开;兑现了各项津补贴,召开职工代表会议,审议通过中心行政工作报告和财务工作报告。全年我中心无违法违纪现象发生,没有接到索贿、受贿和药品回扣的投诉现象;也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全年开展服务部门、服务对象满意度与行业作风问卷调查,回复反馈满意率达100%。

4、注重长效管理,弘扬正气促和谐

严格进人程序,执行“凡进必考”公招人事制度,实施用人双向选择。弘扬正气,倡导先进的疾控文化,征集疾控精神主题词,响亮提出“常怀仁德 防病除疫”疾控精神,传唱“幸福疾控人”,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干劲。积极参加市卫生局举办的各类活动,获得了市直单位文明礼仪知识抢答、演讲比赛一等奖;全市医疗体制改革电视抢答赛优秀奖。计划生育、维稳综合治理工作各项指标均已达标,全市文明单位验收在即。

总的来看,2010年我中心各项工作进步明显、成效显著,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在看到取得现有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注意到,目前疾控体系的经费保障机制还没有解决,人员素质问题比较突出,行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八、2011年疾控工作设想

1、充分利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契机,最大程度争取政府经费支持,进一步完善疾控体系运行机制。

2、结合绩效工资的改革,制定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和指标,巩固绩效考核成果。

3、结合重大疾病的防控,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处置能力,高质量完成各类传染病的监测质量。

4、结合扩大免疫规划,切实加强冷链管理,保障生物制品的安全、贮存、配送,有效利用二类疫苗加强对各类传染病的防控。

5、结合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启动,进一步规范检验检测工作程序,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在标准研究等方面加强省内合作。

6、结合艾滋病项目整合机会,整合资源,整合力量,切实做好艾滋病防控工作,研究重点人群防控策略,进行防控效果评价。

7、结合项目工作,加大调研力度,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的逐步建设和完善,探索慢病防控策略;探索健康教育最佳形式和方法。

8、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完善规章制度,围绕安全、节约原则全面落实后勤保障工作。

                                                                                                                         二O一O年十二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