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举办MSM志愿者防艾能力建设培训班

来源:市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2011-06-17 08:26:00 浏览次数: 【字体:

2011年6月11日,在武陵区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支持下,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武陵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对常德市男同社群草根组织mdash;mdash;常德市左岸彩虹工作组的9名志愿者进行了防艾能力培训。

   在培训班上,相关专家作了题为《艾滋病与反歧视》、《干预行为理论》、《校外青少年的脆弱性及其对策》的专题讲座。指出歧视是相当大部分感染者未被发现的重要原因,是艾滋病成为静默杀手的直接推手,是艾滋病在全世界各国流行的主要原因。艾滋病相关的羞辱和歧视十分普遍,分别来自家庭成员、朋友和同事、性伴侣、医务工作者、宗教组织等社会各个方面,也来自感染者本身的自我歧视。特别是MSM人群中的感染者和病人遭受双重歧视,生存环境不佳,往往被迫频繁更换伴侣或走进异性婚姻生活,造成艾滋病疫情扩散。羞辱和歧视不仅对感染者本人会造成心理、社会生活、健康服务等多个层面的负面影响,更会造成对社会的不利影响mdash;mdash;感染者非但不能正视自己的过错,反而会把一切责任推向社会,心态失衡甚至恶化,以“破罐子破摔”的方式报复社会。消除艾滋病相关歧视,保障包括MSM在内的所有人群的健康权,创造更加有利的工作环境,遏制艾滋病性病流行迫在眉睫。人的行为受制于危险评估、自我认知、关系和社会影响、情绪和冲动、环境和制度因素;干预工作要取得一定效能,必须致力于以上因素的改善。儿童青少年在生理上、心理上、经济上和权利上都处于相对脆弱的状态,在边缘儿童青少年身上表现尤为明显,应该从脆弱性视角看待艾滋病问题,更应该从艾滋病视角看待脆弱性问题,并探讨施行相关对策。

志愿者还和疾控工作人员一起,就怎样应对社会歧视、怎样提高志愿者个人能力和工作组团队能力,以及怎样进一步做好同志人群咨询检测工作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要结合本市同志社群的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同志社群的各项需求,切实规划和实施好干预活动;要增强团队内部凝集力,整合好团队内人力资源,通过合理的人事安排和制度建设,将每一个人的长处都有效发挥出来,形成团队的独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