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面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任务
2013年,市疾控中心按照湖南省卫生厅《2013年湖南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实施细则》的要求,全面完成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任务,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信息。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我市成立了以马慧局长任组长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领导小组,下发了《2013年常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实施细则》。成立了由市卫生局党委委员、市疾控中心主任彭进任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和实施,并制定了《2013年常德市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统一组织实施开展各项工作。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
围绕省下达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任务,为确保工作全面落实,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各项工作进行了职责分工。市卫生局负责常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对工作开展情况定期督导检查。各区县市卫生局负责本辖区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各级疾控中心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执行机构,负责本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的采集和有关项目的检验工作。
市一人民医院、二人民医院、四人民医院、七人民医院、安乡县人民医院、汉寿县人民医院、澧县人民医院、临澧县人民医院、桃源县人民医院、石门县人民医院、津市市人民医院11家医疗机构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的试点医院,负责向同级疾控中心报告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信息。全市各级疾控中心负责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网络报告。
中心作为承担监测任务的专业机构,严格按省市工作要求和规范,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措施和实施方案,明确了技术指导小组各成员科室的任务和职责,即卫生监测与技术服务科负责方案制定、样品采集和送检、信息的录入,检验科负责样品的检测,流病科负责食源性疾病的监测,质量管理科负责项目工作质量控制,财务科负责项目经费管理,后勤保卫科负责相关设备、器材的采购。
三是确保完成任务。
1、加强培训和质量控制。为提高全市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计划选派并组织疾控中心及哨点监测医院工作人员,参加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举办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培训班。制定了《常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技术要求》和《食品检测程序规范要求》。按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证要求,做好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2、科学布点,规范采样,严格检测。按照监测方案要求,定期在市武陵区、桃源县、临澧县和津市市四个监测点采集样品进行检测,共完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样品907份、10580项的检测任务,其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样品344份,检测项目1468项; 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危险因素检测样品563 份,检测项目9112项。承担并完成了全省各地州市相关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危险因素881份样品、22848项的检测检验任务。全市共监测报告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3、强化数据录入审核工作管理,坚持在每次采样、检测后及时录入国家监测网络,确保各项信息上报及时准确,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是做好监测结果运用。
及时对检测结果按相关卫生标准进行卫生学评价和分析,充分利用和发挥监测信息在食品安全监督中的导向作用,今年已经以内部保密资料向分管市领导及相关部门发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8篇,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