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疾控文化>疾控人物>详细内容

抗疫“急”先锋——小记市疾控中心急传科

发布时间:2021-08-11 信息来源: 【字体:

夜深人静时,很多人已经在睡梦中,但在常德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应急办)办公室里,仍是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工作人员每个人都紧盯电脑,接听各种电话……

7月28日,我市报告首例“德尔塔”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来,急传科(简称)就全员进入了应急状态。十几天来,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坚守岗位,接电话收信息,看电脑对信息,一直忙碌着。

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应急办)承担着我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等职责。他们在应急值班的同时,还承担疫情信息协查、本地和异地报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追踪信息汇总等工作。副科长袁茂祥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梳理汇总追踪信息,及时发现疾病传播和扩散路径,用最快的速度,为进一步斩断病毒传播途径,提供决策依据。”

“我们科里4个人,都是80后,上有老下有小,而且,孩子都还比较小。”袁茂祥说。8月3日,连续工作6天6夜、全身已经发馊了的他,被同事劝回家洗澡。他刚进家门,忙着看电视的儿子一头就迎上来,拉着他的手说:爸爸,你累了,休息一下吧。

“他才五岁多,我都忘记6天没见他了,他就像突然长大了。”说到这里,袁茂祥一下子没忍住,当着记者的面,眼泪哗地流下来。

办公室正在敲打键盘的同事毛玉芳和张淼,突然顿住,手垂下来,又举到眼角……

整个房间里,突然变得很安静,然后是令人窒息的哽咽声……此刻,这群连日来坚守一线抗疫从未叫苦叫累的人,提起家人,思念和愧疚的眼泪不约而同地流下来。

袁茂祥正在接听工作电话。

直到突然响起的电话声,打破这片寂静。

从接到指令的那刻起,急传科的熊慧娟就明白,这是一场硬仗。她不假思索的将两个孩子送到了父亲家。尽管父亲家离办公室咫尺之遥,步行只需要几分钟。但是,从7月28日至今,熊慧娟却没有时间去看看孩子。

她在承担协查任务的同时,还负责值守值班电话。这些天,每天早上6点到凌晨2点,她都处在不停的接电话、放电话、接电话的状态中。最高峰时,平均每两秒就有一个电话进来。她不仅要回答各种来电询问,而且一旦遇上情绪激动的市民,她还得默默承受:“忙得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哪顾得上这些。”

几天后,熊慧娟的嗓子嘶哑得根本说不出话来,这个工作又交给了别的同事。然后,别的同事也哑了。

办公桌上堆着厚厚的协查函。

“信息协查其实少不了电话沟通,往往对方只能提供一个名字,需要在海量的信息源里抽丝剥茧,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电话去问。”熊慧娟哑着嗓子,苦笑了一下。

采访结束时,窗外已是万家灯火,急传科里,还是键盘、电话的声音。记者抬头,看到墙上贴着一张便利贴,上面写着:“如果我们都往后退,还有谁会往前走呢?”

熊慧娟说,这是袁茂祥经常鼓励他们的话,累的时候看一看,就又有动力坚持下去了。

                                                                                          

                                                                                           (科教科  李姝)  (转自常德日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