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业务工作>热点关注>详细内容

秋冬季常见疾病预防

发布时间:2010-10-08 信息来源:http://www.gdsspt.net/news/ 【字体:

          (食原性疾病预防
     
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也开始恢复,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就不像夏天那么注意了。而秋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发季节,人们应该提高警惕。学院提醒广大师生员工,时值秋冬季,更应该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卫生问题,防患于未然。 
     
人们所说的肠道传染病,医学上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类传染病,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感染性腹泻病等。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该类疾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传播。特别是夏秋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导致食物腐烂变质,如预防措施不力,极易引起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7—8月为高峰,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 
     
腹泻、呕吐、腹痛、腹胀是很多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共同症状,部份患者出现畏寒发热,甚者还可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意识不清等症状。由于致病因素不同,患者症状表现也不一样。霍乱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水样便,不发热;痢疾的腹泻伴有腹痛,发热,里急后重,脓血便;食物中毒的腹泻常伴有腹痛,呕吐,多为先吐后泻;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伴有发热;其他感染性腹泻也常有腹痛等症状。在诸多肠道传染病中,尤以霍乱发病最重,传播快,危害大,容易引起暴发。若病人就诊不及时,易导致死亡。 
     
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着手,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 
   
1)要选择购买新鲜的肉类、水果、蔬菜、海产品及水产品,奶制品应购买经消毒过的牛奶而不买生奶,采购的肉类、海产品、水产品及其半成品等若未食用,应及时进行冷藏保存。 
   
2)加工菜品必须煮熟烧透,尤其是海产品、水产品更要煮熟烧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严禁食用已死亡的海产品(虾类、蟹类等);凉菜卤菜色、香、味正常,不要使用硝盐(亚硝酸盐)卤制菜品。加工好的菜品要妥善保存,避免熟食品与生食品接触,用于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餐具、案板等要分开,所有置备食品的用具表面必须干净,抹布应每天清洗,并在下次使用前煮沸消毒,以防止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相互污染。扁豆中毒多发生在9-11月份。生扁豆中的毒素耐热,使用急火炒的扁豆或凉拌,发生中毒者多,而食用煮熟、闷透、色变的扁豆就不易中毒。
   
3)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禽、蛋、肉、水产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要采食野生菌和食用发芽的土豆及霉变玉米面。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包括一些野生植物、野果等)和水。
   
4)在学院食堂用餐,不要在外面小店用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饮用安全卫生的水,不要喝来历不明的水,避免喝生水,尽量饮用开水。 
    
5)加强个人体质锻炼,做到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尽量不要参加群体性聚餐,如生日宴、聚会等,以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同时及时向学院学生处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 秋冬季疾病预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3型。甲型流感病毒分若干亚型,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后的病毒株 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性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 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一、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往往较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型。(1)单纯型流感:本型最常见。初起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鼻塞、流涕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2)原发性肺炎型流感:起病时症状与单纯型流感相似。但有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紫绀;咯粘稠痰,有时咯血痰。(3)中毒型流感:患者高热不退,神态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二、治疗
     (1)
隔离患者: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口服或静脉滴注足够的液体。
     (2)
抗病毒治疗:病毒唑,具有广谱抗性能。
     (3)
对症治疗:高热、疼痛可用解热镇痛药及物理降温;咳嗽可服用止咳药物。
     (4)
中药,如板蓝根冲剂,早期服用可减轻症状。
     
三、预防
     (1)
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
患者用过的食具、衣物等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3)
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串门。
     (4)
流行期间,可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服药。
     (5)
流感灭活疫苗或减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的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