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疫苗接种率是控制春季有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春季是麻疹、风疹、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而致病。学校与托幼机构是人群聚集的场所,极易造成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在发生麻疹、风疹、腮腺炎等免疫针对性传染病疫情以及出现流行征兆的地区,应开展相应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医疗机构和集体单位发现麻疹、风疹、流脑、流感样病例、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病例增多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麻疹、风疹、流感、流脑、腮腺炎、水痘等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都是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广大学生儿童和市民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及时到各医疗卫生机构接种点接种相关疫苗,增强机体免疫力。
常见预防接种问题与解答
问1:小孩为什么要打预防针?
实施预防接种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保障儿童身体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手段。接种后不仅自身不会感染相应的传染病,而且一般不会成为相应传染病的传染源,对周围人群、环境不具有危害。孩子出生6个月后,由母亲胎传的抵抗外界疾病的抵抗力就几乎没有了。要抵抗细菌、病毒的侵犯,就必须让孩子自身尽早产生对这些疾病的抵抗力,接种疫苗后小孩就会获得对相应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也就不会感染传染病了。
问2:为什么要保存好预防接种证?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定,家长在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当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持预防接种证,可以在任何预防接种点为适龄儿童接种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免费疫苗。
1、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可以使接种医生掌握儿童接种信息,按免疫程序预约或通知接种,以确保儿童得到及时的接种服务。
2、接种证上刊登许多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或接种注意等信息,便于儿童家长了解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及时携带儿童接种疫苗。
3、国家规定,在儿童入托、入学时需要查验儿童接种证,作为入托、入学的预防接种凭证。
4、在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规定必须提供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
5、儿童长期在外地时,可凭预防接种证,在临时居住地的接种单位为儿童及时接种疫苗。
所以预防接种证是很重要的免疫凭证,家长应当妥善保存,遗失者应及时补办。
问3:预防接种证遗失如何补办?
接种门诊在为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时都会同时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并将接种信息记录在接种档案中。因此,当预防接种证遗失时,应及时携带监护人有效身份证明,到原来提供接种服务的单位提出申请,由接种单位按照接种档案补办接种证。
问4:为什么有的预防针是免费的,有的却是自费接种?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属于第一类疫苗,由政府免费向孩子提供。目前我市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常规疫苗有:乙肝疫苗(5ug)、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含白破二联疫苗)、麻疹(含麻风疫苗)、麻风腮疫苗(含麻腮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流脑A群多糖疫苗、流脑A+C多糖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其最小外包装上均有“免费”字样以及“免疫规划”专业标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同类替代品需付费接种,如甲肝灭活疫苗等,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种。
第二类疫苗,如口服轮状病毒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是由家长自愿选择自费给孩子接种的疫苗。国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已由政府免费提供,但我国政府财政目前难以全部承担,因此第二类疫苗为自愿自费接种的疫苗。
问5:是否有必要接种第二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与第二类疫苗是相对的,不会绝对不变。由于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疫苗的供应等多种原因,第二类疫苗暂时实行自费接种,随着条件的成熟,许多第二类疫苗也将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成为免费接种疫苗。
第二类疫苗对第一类疫苗是重要补充。并不是第二类疫苗就不需要接种,实际上有些第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人们威胁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疾病,患病后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公众可以根据经济状况,个体的身体素质,为儿童、老人和自己选择第二类疫苗。
第二类疫苗与第一类疫苗一样,在研发阶段经过大量实验,证明对人体安全有效,才投入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质控措施;成品经过严格的检验,并经国家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后,才上市销售,因此是安全的。
问6:接种疫苗后应注意什么?
1、接种疫苗后,应留下观察30分钟,无反应后再离开。
2、接种疫苗后,要适当休息,不要剧烈运动,注射部位要保持清洁,以防感染。
问7:打预防针安不安全?
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然而,由于疫苗是一种外源性蛋白质,在进入人体时身体会出现一些反应。一般来说,这些反应都很轻微,时间很短暂,对人体产生很危害的机率很小。
问8:打了预防针后出现异常反应怎么办?
个别儿童接种后会出现发热、接种部位红肿等现象,症状较轻者一般不需要任何特殊处理,只要加强观察,多喝开水,并注意保暖即可。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即用适宜温度的干净毛巾热敷,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钟。症状较重者应请医生诊治,对症治疗。若出现较重反应。请及时向接种单位报告。
问9:外地来的儿童打预防针是否享受和本地儿童一样的待遇?
外地来的儿童与本地儿童享有相同的待遇(一类疫苗免费,二类疫苗价格相同),外地来的儿童只需带上预防接种证即可到接种门诊打预防针。《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问10:打了预防针能预防哪些疾病?
疫苗名称 |
可预防的传染病 |
卡介苗 |
结核病 |
乙肝疫苗 |
乙型病毒性肝炎 |
脊髓灰质炎疫苗 |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
流脑疫苗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麻疹疫苗 |
麻疹 |
乙脑疫苗 |
流行性乙型脑炎 |
麻腮风疫苗 |
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
甲肝疫苗 |
甲型病毒性肝炎 |
百白破疫苗 |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 |
HIB引起的小儿脑膜炎、肺炎等 |
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
2岁以下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 |
轮状病毒活疫苗 |
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
水痘疫苗 |
水痘、带状疱疹 |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
肺炎球菌类疾病 |
流感疫苗 |
流行性感冒 |
狂犬病疫苗 |
狂犬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