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
2021年3月24日是第26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活动主题是“终结结核流行,自由健康呼吸”。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肺部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结核病可以发生在除毛发、指甲外的身体如何部位,最常见的是肺结核。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连续咳嗽、咯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有血丝。同时,还可能伴有胸痛、盗汗、午后低热、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其他常见的症状。
主要通过空起飞沫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大笑或者唱歌时,可将含有结核杆菌的飞沫弥散到空气中,飞沫可以在空气中停留数小时,被他人吸入则可以引起感染。也可以通过食物经过消化道传播。
怀疑患了肺结核,应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检查和治疗。
普通肺结核只要坚持规则全程治疗,治愈率90%以上。
不规则或不合理治疗很容易导致治疗失败、产生耐药后,耐药结核病治愈率会降低。耐多药结核病,治愈率只有50%左右。
治疗原则: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是及早治疗、规范用药、使用多种药物联合的短程督导化疗。肺结核一般需要坚持服药6-8个月,有的需要1年甚至更长时间,中间不能间断。
正在治疗中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不建议恋爱、结婚、怀孕和带小孩。治疗中的女性患者,怀孕对其病情、治疗和胎儿的影响都很大。一般建议在治愈半年后再恋爱、结婚、怀孕和生小孩。
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建议在传染期住院隔离治疗。没有住院隔离治疗的活动性患者,要避免与他人同处密闭环境中,如同处一室,建议患者戴口罩。房间通风,避免大声说话;咳嗽,喷嚏要捂口鼻;痰用纸包好焚烧。注意保护老人和小孩。
人体感染结核菌后,是否发展成为结核病,与人体抵抗力有很大关系;一旦抵抗力下降,就有可能发病。预防性治疗,对个人可降低结核菌感染者发展成为结核病病人的几率;对社会减少了传染源,降低了其他人感染结核病的风险。对个人、对社会,都减少了治病经济负担。预防性服药的重点人群有: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密接的5岁以下儿童结核潜伏感染者;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的结核潜伏感染者;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接的学生等新近感染者及其他免疫力低下者如需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长期应用透析治疗、准备做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矽肺患者等。
卡介苗在婴儿出生时接种。可预防和减少儿童结核病,特别是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发生。效力会逐渐减弱至消失,不能预防成人结核病。成年后重新种卡介苗,不能预防结核菌的感染及发病。
新生入学要进行结核病检查,发现患者,及时治疗,按规定休学,拒病于校门之外;晨检及缺课查因,发现可疑患者,及时报告登记;患者主动报告病情,表明身份,配合诊疗管理,主动消除疫情隐患;经常开窗通风,简单有效防治结核等呼吸道疾病传播;健康教育,倡导和督促健康行为,保持环境卫生,加强营养和锻炼。
处理好痰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传染他人。肺结核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应把痰吐于纸中或痰盂里,然后焚烧或消毒后倒去。不要对着家人大声说话、咳嗽或打喷嚏。必要时戴口罩,口罩要每天煮沸后清洗。最好要有单独的卧室,光线要充足,通风良好,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2小时。患者用过的食具、衣物等耐热物煮沸消毒,煮沸时间为10-15分钟。患者用过的衣被要经常清洗并在太阳下曝晒,可达到杀死结核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