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井冈山和瑞金有感
到井冈山和瑞金去看看,是我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七一前夕,常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组织各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骨干游览革命摇篮井冈山和红色故都瑞金,我终于有幸实现了自己的这一精神向往,和大家一道,怀着无比崇敬和憧憬的心情,踏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寻访井冈精神和红都精神的源头,从中贪婪地吸取着精神营养。
五百里井冈巍峨壮丽,群山连绵,逶迤无边,云海磅礴,竹涛翻滚。置身其中,满目碧绿,空气清新,心旷神怡,我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毛主席的著名词句“风景这边独好”。
1927年秋天,毛泽东率领经过三湾改编的秋收起义余部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此后,陆续有朱德、陈毅带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以及彭德怀、滕代远所率领的平江起义部队进入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逐步形成,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其统率的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井冈山革命精神,其内涵就是: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大井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工农红军领导人旧居和红军医务所旧址所在地,井冈山陷落后曾被反动派烧毁,解放后经重建修缮,成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如今这里白墙黛瓦,风格古朴,一派高山田园风光。当年,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做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英明论断,并以高超的军事艺术指挥了反会剿斗争,取得了龙源口大捷等一系列胜利。
井冈山烈士陵园由纪念堂、碑林、雕塑园、纪念碑等部分组成。烈士纪念堂内镌刻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四万多名先烈中的一万五千多名有名有姓的烈士英名录,还存放着一些烈士遗像以及部分老革命家的骨灰。雕塑园内塑造了十九尊井冈山斗争时期主要领导和著名人士的光辉形象,再现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一代先驱的英雄气概和战将风采,令人肃然起敬。纪念碑远看像一团火焰,寓意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观如林立的钢枪,寓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时,一场暴雨如期而至,天公挥泪,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十分丰富,陈列形式非常先进。一幅幅珍贵史料,一幕幕历史情境,生动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井冈山军民的英雄业绩。
黄洋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是镇守井冈山的重要关口。1928年7月,红军以劣势兵力凭险据守,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为粉碎敌人对井冈山的二次会剿奠定了基础,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军史佳话。如今登临黄洋界,耳畔仿佛还有隆隆的炮声回响,云气中似乎仍旧弥漫着当年的硝烟。
离开井冈山,我们又来到瑞金市叶坪革命旧址群参观。这里既是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又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的第一个驻地,还是闻名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之一,是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当年,毛泽东、朱德率领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四军主力,在以这里为中心的赣南、闽西大地上,创建了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并进行了党领导和管理国家的首次预演,孕育并开始形成毛泽东的光辉思想。我们在毛主席旧居前流连,望着那棵怀揣一枚哑弹的老樟树,感概万千,这棵树多么忠诚和富有灵性啊,它在敌机炸弹落下的时刻,用自己伟岸的身躯掩护了身旁房屋的主人,从此落下“半身不遂”的终身残疾。我们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留影,瞻仰着草坪上“踏着先烈血迹前进”八个大字,心潮澎拜,久久不能平息。
中国革命之路过于艰辛,每行进一步都会付出巨大牺牲,但也会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红都精神既是这些精神的集中代表和体现,又是这些精神的源头。在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基础上,又先后打造了“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成为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天的井冈山和瑞金,一改过去封闭落后面貌,交通便利,物产丰饶,人民生活幸福安康。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独立所付出的牺牲超越历史上任何团体和政党,在中华民族陷入百年沉沦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救亡与复兴的重任,带领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不断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作为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使命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听党召唤,为民服务,坚定信仰,永不松懈,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聂俊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