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中心动态>详细内容

【防疫】常德疾控提醒您:携手抗疫抗痨,守护呼吸健康

发布时间:2020-04-15 信息来源: 【字体:

2020年3月24日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携手抗疫抗痨,守护健康呼吸”。这个主题寓意着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的情况下,另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 肺结核的防控也不容忽视。


同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着很多共同之处,比如都有咳嗽、发热、肺部感染等症状,传播方式都以飞沫传播为主,病人都需要戴上口罩,主要收治医院都是传染病医院。

那么新冠肺炎和肺结核如何鉴别呢?

1.病原体 肺结核是结核杆菌感染所致,通过痰菌检测可以明确。而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需要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或者病毒基因测序确定。

2.症状   肺结核以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为常见症状,此外还有低烧、盗汗、乏力、胸痛、纳差、消瘦等。新冠肺炎以高热居多、乏力、干咳无痰,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表现为腹泻、腹痛。

3.传播途径  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相比较而言,新冠病毒传播途径更多,主要以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为主,少数可通过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由于新冠病毒传播方式更多,传染性更强。

4.治疗  肺结核在链霉素、异烟肼被发明前几乎算是绝症,一百多年来,全球有两亿多人死于结核病。1945年,特效药链霉素的问世使肺结核不再是不治之症。此后,雷米封、利福平、乙胺丁醇等药物的相继合成,更令全球肺结核患者的人数大幅减少。肺结核虽然治疗周期比较长,但有药可用,而且在我国属于免费药。新冠病毒感染没有特效药,既往的抗病毒药物效果并不确切,治疗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5.预防 肺结核有相应的疫苗,那就是卡介苗,所有人出生时都必须接种,而新冠病毒属于全新的病毒,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制出对应的疫苗,而且病毒结构单一,很容易发生变异,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

   肺结核近几年有抬头趋势,而且耐药率在上升,当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时,在排除新冠肺炎可能时,也不能忽略了肺结核的可能。

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及要点

1、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

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

得了肺结核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很容易发生传播。

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与肺结核病人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艾滋病毒感染者、免疫力低下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等都是容易发病的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3、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咯血,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是咳嗽、咳痰,如果这些症状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看病。 

肺结核还会伴有痰中带血、咯血、低烧、夜间出汗、午后发热、胸痛、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

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4、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应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肺结核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

肺结核病人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去,应当佩戴口罩。

居家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应尽量与他人分室居住,保持居室通风,佩戴口罩,避免家人被感染。

肺结核可防可治。加强营养,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肺结核。

5、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肺结核治疗全程为6-8个月,耐药肺结核治疗全程为18-24个月。

按医生要求规范治疗,绝大多数肺结核病人都可以治愈。自己恢复健康,同时保护家人。

肺结核病人如果不规范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肺结核。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