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疾控提示:请牢记这些学校新冠疫情防控要点
这是由新冠传播特点、学校师生员工、学校生活方式以及儿童青少年生理特点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儿童青少年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属于新冠易感人群。部分师生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个人防护意识薄弱,不能有效切断新冠传播途径。学校相关的学生、老师、员工、物流配送人员、餐饮服务人员、家长等人群社会流动性大,接触感染者的机会多,容易引入传染源。
对付学校传染病,各个学校应因地、因校制宜,一校一案,确保适应本地疫情发展形势和本校实际“两案九制”,执行国家卫健委、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大专院校新冠防控技术方案相关要求。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应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两种方案,以及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学生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应急接种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严格落实入校健康监测,不能让师生带病上课、让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生病的师生应按照预案适当处置,并且执行因病缺课追踪及复课证明查验等制度,做好记录。确有必要进出学校的人员一定要落实健康监测登记和双码查验。
学校应严格执行每日测温制度,除了学生,老师、员工同样要严格执行。出现发热等新冠早期十大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除了做好师生员工及其所有共同生活居住人员的健康监测,还应精准掌握其的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重点行业从业情况,疫苗接种情况,核酸检测情况。对特殊人群应增加信息收集频次。
提倡校内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集,不组织线下社团活动,压缩现场集会、培训等活动,尽量将此类型活动安排在线上开展。对寄宿制学校进行网格化管理,依据当地疫情风险施行封闭/半封闭管理。
通风换气对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意义重大。教室、宿舍、食堂等室内场所每日通风换气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对门把手、开关、扶手等高频接触部位每天开展预防性消毒。对厕所、垃圾集散地等病原体孳生地使用规定浓度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校园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相应容器做好清洁消毒。
提倡步行上学或者家长单独接送,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果必须乘坐,需要注意戴好口罩,与其他乘客尽量保持距离,有条件的可以开窗通风,下车后及时洗手。学生尽量不参加线下兴趣班、辅导班,不去人流密集公共场所,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