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疾控健康提示:4月份请小心预防这些疾病!
4月到来,春光灿烂
而疾病也在蠢蠢欲动
伺机“泛滥”影响健康
春光无限好
做好疾病预防没烦恼!
4月,提醒您需要注意新冠肺炎、麻疹、水痘、诺如病毒、手足口病和食源性疾病,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需重点防控麻疹、水痘、诺如病毒和手足口病暴发疫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目前全球疫情形势仍非常严峻,全国多数省份出现本地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压力仍较大,因此常态化防控工作不可懈怠。
提高防范意识,非必要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境外或省外返回人员应当主动报备,自觉疫情防控措施
继续保持随身携带口罩、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文明用餐、咳嗽礼仪、安全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各类公共场所严格落实测温、扫场所码、核验健康码、通风消毒、督促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加强人流引导,避免人员聚集;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网约车应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司乘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景区景点、餐饮单位、室内公共场所、密闭场所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
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有发热、乏力、干咳等不适症状,尽早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如有发热,需前往发热门诊)。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是危害人们尤其是儿童生命健康的严重传染病之一。严!重!的!传!染!病!
主要症状:早期症状是发热、出疹,可能伴有流涕、咳嗽等症状,感染后还可能发生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致死。
传播方式:主要为飞沫传播,吸入麻疹患者呼出的呼吸道分泌物。
预防方式:
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宝宝可以在8月龄接种第一剂次,在18~24月龄接种第二剂次。
应急接种:与病人密切接触的易感者(既往未患过相应疾病,又没接种过疫苗或只接种过1剂疫苗的人)可应急接种相应疫苗,以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保持个人卫生及室内清洁;多晒被褥和衣物;勤开窗通风
出疹患者应居家休息,出疹后的5日内不应上学或上班,用过的玩具和家具等,应彻底清洁。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易在人群密集的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造成暴发流行。
主要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2~21天。
前驱期:大龄儿童或成人有低热、厌食、头痛、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2天后出现皮疹。婴幼儿常以出现皮疹为第一体征。
出疹期:通常从红色斑疹伴盛痒,后发展到丘疹和水疱疹,最后形成皮。
传播方式: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患者为主要传染源,从发病前1~2天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脱落前均有传染性。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预防方式: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要掩住口鼻。
学校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环境整洁。
若老师发现学生身上有皮疹或水泡,应通知家长,带其就医。
患病学生返校须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疗卫生机构防保科开具的《返校证明》。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措施。适龄学生家长应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给孩子完成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详情可咨询预防接种单位。
诺如病毒
主要症状:
儿童:呕吐为主;发生脱水时会烦躁、小便减少和哭时少泪等表现;
成人:腹泻为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
传播方式:
接触传播,如接触受污染的物品、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粪便、食用或饮用病毒污染的事物或水、吸入患者呕吐或喷嚏产生的飞沫。
预防方式:
学校内一旦有呕吐发生,师生们应先远离呕吐物及污染物,再由专人根据指引做好防护并进行清洁消毒等处理 。
提高防病和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勤洗手等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果蔬的食用必须清洗干净,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做好环境通风消毒工作。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每年的4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流行季节。
主要症状:小孩出现发热,手掌、脚底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或者皮疹等症状。
传播方式:主要为接触传播。
预防方式:
预防手足口病需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勤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在手足口病高发时期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家长若发现小孩出现发热,手掌、脚底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或者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并且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暴发疫情。因此托幼机构和学校需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学生,同时加强消毒措施,严把病例痊愈返校关。
6月龄至5岁儿童的家长可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在预防接种单位为孩子接种EV71疫苗以预防EV71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幼儿感染EV71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接种前应致电预防接种单位了解相关情况。
食源性疾病
四月,气温适宜,各种蘑菇野菜生长旺盛,需警惕食物中毒风险。
预防方式:
不随意采摘:外出郊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类。
注意饮食安全,生食野菜应清洗干净,对不宜生食的野菜,需要经浸泡、蒸煮、烹调等处理。
正规途径购买:市民应购买正规途径进货的蘑菇野菜,切勿购买不认识的或无法辨别的蘑菇野菜,避免误食中毒。
若食用野生动植物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