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防治宣传周|常见性病有哪些?

性病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传染病其流行广泛,在我国传染病发病报告数中位居前列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除艾滋病外,目前我国重点防治的性病有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和生殖器疱疹。
梅毒是一种危害大、传染性强的性病,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多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性病患者因生殖器局部皮肤黏膜的破损和炎症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及时治愈性病可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疾病,临床上可分为:
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隐形梅毒
- 梅毒的治疗 -
苄星青霉素和普鲁卡因青霉素是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四环素、红霉素等,孕妇及儿童要避免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 如何保护自己 -
(一)性传播疾病是可以治愈的(除艾滋病外),不必过分担心,但是罹患性传播疾病会增大HIV感染风险。如果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性病,一定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与咨询,可以获得最佳治疗效果与隐私保护。通过咨询,可以获得性病防治知识,减轻心理负担,改变高危险行为,主动就诊、及时发现、尽早治疗可以避免传染其他人的风险。
(二)性传播疾病是可预防的,改变危险“性行为”是关键:
1. 积极倡导健康的“性行为”,注意个人卫生、洁身自爱、避免多性伴、正确使用合格安全套,是预防性行为传播主要措施。
2. 预防血液传播,拒绝毒品,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针具、剃须刀或其他纹身、穿刺工具等。
3. 预防母婴传播,所有孕产妇早期均应做血清学筛查。目前我国实现了对孕、产妇免费筛查HIV、梅毒、乙肝策略,并对阳性孕、产妇采取母婴阻断免费治疗措施。
4. 检测也是预防,目前性病筛查广泛应用于各类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产前、婚前,献血前,妇科门诊,出入境人员、性工作者等)对早发现、早治疗控制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性伴通知,性病病人与任何人发生“性行为”,都可能被感染,患者应主动告知与其有性接触的性伴,无论有无症状都应接受检查或治疗。目前性伴通知的方法:患者自愿通知、发卡联系。
6. 不能有效预防性病做法:阴道冲洗、体外射精、滥用抗生素、局部涂抹药物等。
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性病。
淋病的主要表现为男性的尿道炎和女性的宫颈炎、尿道炎。其主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流脓或宫颈口、阴道口有脓性分泌物等。女性往往呈无症状感染。
- 淋病的治疗 -
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是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但不规范的治疗不仅不能治愈淋病,而且容易产生耐药。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以男性尿道炎、女性宫颈炎最常见,但大多数感染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
男性尿道炎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稀薄黏液性分泌物。
女性表现为宫颈充血,宫颈口有黏液脓性白带;还可有尿急、尿频、尿痛等尿道感染症状;导致子宫内膜炎时,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月经过多,阴道不规则出血,下腹痛等。
-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治疗 -
四环素类、红霉素类等抗生素治疗有效。孕妇可用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 。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人体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性病,发病后在生殖器及肛门部位出现乳头状、菜花样的增生物。
尖锐湿疣以性接触传播为主,皮肤接触尖锐湿疣患者的病变部位及其污染的衣物和用品等亦有可能造成传播。新生儿可通过患有尖锐湿疣孕妇的产道而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
- 尖锐湿疣如何治疗 -
一般利用外用药物或激光、冷冻等方法治疗,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以发现和处理复发。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皮肤黏膜引起的一种性病。
引起生殖器疱疹的主要是单纯疱疹病毒Ⅱ型,几乎都是直接性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是生殖器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并伴有疼痛感,严重的会出现全身发热、肌痛、头痛等症状。患生殖器疱疹的孕妇在分娩时如出现外生殖器部位水疱或皮疹时可传染给新生儿,严重者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
- 生殖器疱疹如何治疗 -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片等药物治疗能改善甚至消除临床症状,但可反复发作。
1. 持续、广泛而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开展综合干预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控制性病,促进社会和谐。
2. 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和掌握预防性病的基本知识,科学认识性病,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并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他人。
3. 青少年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强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性病侵害,是家庭、学校、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4. 性病患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家庭和社区应为性病患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健康生活态度,配合治疗。
5. 歧视会造成性病患者因害怕身份暴露而不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既延误治疗,又不利于控制性病的传播,危害个人、家庭和社会。
6. 故意传播性病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