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 常德疾控提示:癌症其实可以预防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大部分癌症是外界致癌物和人体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越早积极干预,预防效果越好。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减少外界可能致癌因素的危害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预防: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常规体检≠防癌体检
常规体检: 整体了解身体健康情况,筛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防癌体检:体检者根据自身需求,专项筛查不同种类的癌症
高龄:50岁后癌症发病率会陡然攀升
癌症家族史:癌症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遗传倾向
既往病史:慢性疾病是促发癌变的原因之一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喝酒,不锻炼等
地域和职业环境:癌症高发区人群、工作生活环境受致癌物污染严重的人员要普查
早期症状:咳嗽、咯血、胸痛等
高危人群:吸烟指数:(每天吸烟包数 x 吸烟年数)≥30、尚未戒烟或者戒烟时间不足15年、长期吸二手烟者
预防建议:远离烟草、做饭时,使用足够马力的油烟机并定时清洗、在雾霾天减少外出活动
筛查方法: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肺部螺旋CT
早期症状:便血、腹胀等
高危人群:长期慢性便秘或腹泻、遗传性息肉病家族史、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病史
预防建议:避免久坐、控制体重、增加新鲜蔬果、膳食纤维摄入、戒烟戒酒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及时做肛门直肠指检等、一般人群每年做一次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45 岁之后建议进行肠镜检查
早期症状:食欲低、呕血、黑便等
高危人群:高盐饮食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预防建议:少吃腌制食品、使用公筷、尽早检查、治疗幽门螺杆菌
筛查方法:4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镜
早期症状:乳房不对称、异常分泌物
高危人群:携带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进行过胸部放疗、体内雌激素水平高、生育后未母乳喂养
预防建议:避免昼夜颠倒的工作、有条件时,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坚持锻炼,不久坐、保持心情愉悦
筛查方法:女性40岁之后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超声联合乳腺钼靶摄片检查、高危人群遵医嘱提前开始相关筛查
早期症状:无特别明显症状
高危人群:长期熬夜、过度饮酒、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肝硬化、重度脂肪肝患者
预防建议:避免食用霉变食物;不熬夜、不饮酒、不乱吃药;按规定接种乙肝疫苗;慢性肝病患者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干预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声、血清甲胎蛋白检查
早期症状:吞咽不适、胸骨后不适
高危人群:喜食腌制食品、过烫食物等;长期吸烟饮酒;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等上消化道疾病
预防建议:吃饭不要太急,不吃过烫的食物;戒烟戒酒;少吃腌菜、烧烤等,多吃新鲜果蔬
筛查方法:定期胃镜检查
早期症状:排汗、大便、情绪异常等
高危人群:甲状腺结节大于1厘米且生长迅速,或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等
预防建议:避免过度劳累、远离辐射、适量摄入碘
筛查方法:定期进行颈部超声
早期症状:厌食、消化不良等
高危人群:突发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患者等;长期大量吸烟、饮酒
预防建议:戒烟限酒;戒油腻、高脂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多运动、控制体重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遵医嘱抽血化验肿瘤标志物CA19-9和CEA,或做腹部B超、CT
早期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
高危人群:高龄男性群体;长期患有慢性前列腺炎者;高热量、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方式
预防建议:低糖低脂饮食,多吃蔬果;合理饮水,少憋尿;减少久坐,坚持运动
筛查方法:高危人群每两年做一次前列腺抗原(PSA)检测
早期症状:白带异常等
高危人群:有过性生活、感染HPV或有过宫颈病变的女性
预防建议:接种HPV疫苗;不要吸烟;注意性生活的卫生和安全
筛查方法:20岁以上且有过性生活的女性每3~5年做一次TCT、HPV检查
癌症预防离不开良好生活习惯,常德疾控提醒您: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合理控制体重,少喝酒,不抽烟,尽量避免二手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高甜、高盐、高脂肪饮食习惯,少熬夜,规律作息。